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在天津地勘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每一個地勘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正是地勘人齊心協力、砥礪奮進的付出,地質二隊在新的一年已成功簽訂33個項目合同,向著“開門紅”全力沖刺。2025,“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天津地勘人將繼續用優異成績助力“兩力”新地礦建設,用滿意答卷獻禮建局65周年!
城市地質研究中心如火如荼進行天津市武清區北運河適宜河段旅游通航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自 2024年7月地勘院成功通過從業條件核查,成為專業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從業單位后,城市地質研究中心便勇挑重擔,承接了武清區北運河適宜河段旅游通航工程里河大路北運河橋改建工程、苗圃路北運河橋改建工程、武香線北運河橋改建工程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這一艱巨任務。部門技術骨干依據前期積累的豐富地質資料,展開了細致入微的現場勘測規劃。通過現場鉆探探明場地地震工程地質條件,并采取土樣進行室內巖土層動力性能測試。組織開展了鉆探獲取原狀土樣和擾動土樣、執行標準貫入試驗、土工試驗等一系列常規試驗,土樣動力學測試、波速測試和場址區淺層地震勘探,以及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等一系列工作。面對復雜的試驗流程和海量的數據,他們一絲不茍,反復比對、分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差異,確保項目數據的準確無誤。
該項目的實施對于實現京杭大運河旅游通航、打造生態航道和推動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也是實踐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關鍵舉措,對于構建京津冀都市圈的區域級綠道、推動生態文明格局和城鄉互動升級的區域協同走廊以及完善區域路網等方面,將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作用。
地理信息開發中心全力以赴推進多個數據治理和地理信息工程研發項目。在天津市礦產資源監管信息平臺的維護(2024年度)項目中,技術團隊依據業務需求和平臺現狀,借助Web GIS等先進技術,開發了在線監測模塊,實現了數據采集、傳輸、匯聚和集成等功能。同時,他們還對平臺及其移動端進行了維護升級,更新了數據并優化了運行效率,以更好地支持我市礦產資源的精細化管理。在集體林地地籍調查和地上物清查工作中,他們運用GIS技術,將各類林草種苗數據整合為空間數據資源集,并建立了三維模型,通過整合苗圃和無人機數據,有效實現了快速檢索和統計分析功能,更好的輔助評估種苗數量,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天津市水資源數據治理與應用分析服務項目中,他們遵循“需求牽引”的原則,整合了多源異構數據,形成了統一的水資源數據資源和專題圖集,并開展了應用分析,為水文水資源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提升了業務精細化水平。在山東省農業地質大數據智慧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中,他們圍繞土壤要素管理,構建了大數據智慧應用和服務體系,為相關部門提供了數據成果,用實際行動助力好鄉村振興。
心之所向,便是光;行之所至,便是路。2025年,地質二隊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找準推進落實“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凝聚好天津地勘高質量發展新動能。